全力构筑珠三角重要生态屏障 |
|
相关要闻 2007年4月10日 |
肇庆市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保肇庆摆在重要战略位置 全力构筑珠三角重要生态屏障 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是肇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肇庆和西江下游珠三角逾千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生态屏障。一直以来,肇庆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保肇庆摆在重要战略位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在经济跨越式发展、城市扩大、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优良水平,创建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创模”八年投入40多亿元 肇庆市环保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经济发展是生态环保的物质基础,要建设生态环保肇庆,首先要加快发展。但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环保工作。在实践中,肇庆逐渐发现“创模”就是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好载体。 据悉,肇庆实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8年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40多亿元,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洁净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宁静工程、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等五大工程,建成自然保护区76个,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100%,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1.9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62%,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达95%以上。全市工业污染物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比2000年削减5%以上,每年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达5000多万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削减27%,工业废水COD排放总量削减1万多吨。 在各县(市)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肇庆市环保部门严格按照各地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分布等客观环境条件,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控制,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严格控制珠三角污染产业向山区和水源头地区转移,绝不以牺牲环境利益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肇庆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6600多个,其中300多个项目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不符合环境规划要求被否决。 坚持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肇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严格按照有利于资源节约利用、提高能源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增产不增污的原则,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电子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扶持高新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肇庆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禁止新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建设项目,强化淘汰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新型产业体系和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 肇庆还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活动,依法实施清洁生产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建立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提倡绿色消费,重点抓好制浆造纸、电镀、印染、陶瓷、水泥、食品、制药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肇庆涌现一批清洁生产的典型企业,蓝带啤酒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获广东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称号。广宁鼎丰纸业公司是肇庆废水排放第一大户,该公司投入7800多万元,引进加拿大、美国先进生产设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技术,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和回收利用,年回收碱约2.38万吨,年节约资金850万元,现年产纸浆10.2万吨,吨纸浆用水量低于33.3吨,水回用率达84.2%,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开展综合利用,每年副产品产值达2000万元。蓝带啤酒公司经过几年的技术改造,二氧化碳回收率超过90%,年节省资金1500万元。 全力构筑珠三角生态屏障 肇庆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肇庆的水环境保护关系着珠江三角洲生态安全,省委、省政府及肇庆市委、市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目前,肇庆已强化了对重要供水河道北江、绥江、西江、贺江等水体的保护,严格执行国家饮用水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了城市(镇)河段、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治污保洁工程,加强对受污染河段、河涌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了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有效削减城市污染物排放,增大区域水环境可利用容量,解决肇庆经济社会发展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矛盾。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4座,日处理能力达16万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肇庆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全面推进烟气脱硫工程,加快实施工业锅炉脱硫工作,稳定完成二氧化硫总量控制任务。加快城市民用燃料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肇庆市城区燃气专项规划》建设,优化水泥、陶瓷行业空间布局,严格控制粉尘污染。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严格执行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严格控制摩托车在用量,积极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加强饮食行业油烟污染整治,严格审批小饮食业。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肇庆已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分解到县(市)区和重点污染源,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按期完成。所有重点污染源实施全面达标限期整治,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产、限排和停产整治,定期公布环保违法单位,通报典型环境违法行为。在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肇庆重点加快了亚洲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同时加快了县(市)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施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战略。 此外,肇庆还高度重视珠三角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场)、生态文明村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发展高新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乡镇企业污染的整治力度,抓好农村畜禽养殖业废物的综合利用,加强农村垃圾、污水等污染物处理,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和“脏、乱、差”问题。近年来,全市累计建成生态文明村1155个,惠及了全市百万农民,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全面开展建设林业生态县活动,各县(市)以展创建生态林业县活动为抓手,完成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2.96万亩,珠江防护林建设10万亩,林地面积达到155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11.96%,有效地保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已有三个县获得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消息来源:深圳特区报 |
〖 关闭本页 〗 |